据南京市节能监察中心日前透露的信息,该市计划在今后几年控制石化行业的产能,降低其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以求收到节能降耗的显著效果。
除风、光之外,非石化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其它板块也将在十二五期间保持较快增长。在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领域,也将在十二五迎来体制机制上改革破题。
《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在总结广东、广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建立上下游价格合理传导机制。炼油综合加工能耗下降,对于提高我国能源加工转化效率和清洁化利用水平至关重要。预计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由十一五末的8.6%,提高到11.4%。在这份《规划》中,绿色、低碳堪称关键词,围绕此提出了多方面的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能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细颗粒物(PM2.5)排放强度下降30%以上。预计到十二五末,新区风力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800兆瓦,这将是十一五末的6倍左右。
《规划》提出,按照上下游一体化、炼化储一体化的原则,依托进口战略通道建设炼化产业带,统筹新炼厂建设和既有炼厂升级改造,建设若干个大型化、集约化的炼化基地。针对能源效率,《规划》提出,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到38%,火电供电标准煤耗下降到323克/千瓦时,炼油综合加工能耗下降到63千克标准油/吨。2012年磨溪构造寒武系龙王庙组再获历史性突破,已完成的3井5层试气,单井平均测试日产气上百万立方米。
高峰期后,科技人员多次对气田原始储量进行核实,结果天然气资源不但没有枯竭,而且每次都发现储量有所上升,目前几乎增长1倍,成为深层油气补给理论的有力说明。研发形成致密非均质气藏富集区筛选及井位优选配套技术,超低渗油气藏水平井开发井网及井眼轨迹设计、动态跟踪预测技术,油气藏水平井规模有效开发技术,超低渗油气藏水平井多簇、多段、多缝压裂系列技术,创新了地面工艺技术和标准化建设模式。首台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研制成功,首批30台套40英寸、48英寸600磅级和900磅级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新产品研制成功,在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等工程中规模应用,大大降低工程建设投资,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一台钻机依次完成同一井场所有井表层井段的钻井和固井作业,另一台快速移动钻机依次完成各井余下井段的钻井和固井作业,依次类推,直到完成所有井的全部作业。
自主创新推动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材料国产化,攻克X80钢管断裂控制技术,成功开发出抗大变形焊管,实现中国大口径长距离天然气管道在材料科学、输送工艺和工程建设技术三个方面的重大技术进步,形成工作压力12兆帕的X80高钢级长输管道工程系列技术。在陆上,它受地形影响较小,方便进入各种作业区,可以填充电缆采集的缺失数据,获得更丰富的地震信息。
最近,鞑靼共和国的地学专家撰文《石油储量能否再生?》,提出基于无机生油成因的油气资源深层石油补给理论,认为罗马什金油田用现有采油技术,可以开采到2065年,采用新一代提高采收率技术,开采时间可以延长到2200年。国际石油科技进展1 非常规油气资源空间分布预测技术有效规避勘探风险非常规油气资源空间分布预测技术快速发展,在致密油气和可燃冰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预测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规避了勘探风险。中国石油科技进展1 复杂油气成藏分子地球化学示踪技术获重要突破中国石油在复杂油气成藏分子地球化学示踪技术方面获得重要突破,解决了我国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和非常规等主要油气勘探领域油气性质预测及富集分布规律认识的难题,为准确定量评价多源生烃成藏潜力、动态示踪油气生、运、聚及成藏次生变化过程和有效预测主要勘探层系及其烃类流体性质奠定了理论基础。无缆、节点地震系统与电缆系统兼容,并联合数据采集,未来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3 低压超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突破强力支撑西部大庆建设为加快鄂尔多斯盆地丰富的低压超低渗油气资源开发,通过专项攻关,中国石油创新形成了低压超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理论技术系列,提出了敞流浅水三角州、深水砂质碎屑流等沉积新模式,打破了内陆湖盆中部难以形成大油田的常规地质认识,指导勘探发现姬源、华庆大油田。截至12月底,加氢裂化催化剂已经应用200多天,累计加工常压、减压蜡油等原料70多万吨,液体产品收率达到99.37%,产品质量全部达到标准要求。其中,工厂化钻完井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在页岩气开发中发挥了降本、提速、高效和增产的重要作用。2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理论技术突破助推高石梯磨溪气区重大发现中国石油在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勘探理论认识与勘探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进展。
压裂新工艺的重大进展解决了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等难题。自动垂直钻井技术解决了高陡构造防斜打快技术难题。
开发出的大型乙烯成套技术,解决了急冷系统大量非确定石油馏分的表达、裂解炉区裂解气及超高压蒸汽管系的热膨胀所造成的应力计算、氢气等量子气体二元交互作用参数等多个技术难题,建立了功能强大的碳二加氢和碳三加氢反应模型,取得裂解技术、电介质技术和冷箱技术等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得到改善。
中国石油通过专项攻关,实现X80高强度管线钢管、管道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支撑西气东输二线工程2012年年底成功建成,使中国石油成为世界油气管道建设行业的领跑者。Grace的无稀土和低稀土催化剂包括:用于减压瓦斯油催化裂化REMEDY催化剂、用于高金属渣油催化裂化的低稀土含量REDUCER催化剂、高沸石/基质比无稀土REACTOR催化剂等。6 超深井钻井技术装备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中国石油在新疆大庆和川渝天然气基地建设中,面对近7000米超深井钻井难题,组织实施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现场试验,取得钻井关键技术装备重大突破,形成超深井钻井技术、装备系列,大大缩短建井周期,加快了油田建设步伐。4 新型压裂工艺取得重要进展为加速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科技人员通过研发与推广应用压裂新技术,大幅度提高压裂改造范围,在提高油气产量、降低压裂成本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动了非常规油气资源快速开发。无缆、节点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能减轻系统重量,提高操作灵活性,能满足地震作业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作业成本要求,是当前地震采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项技术不仅在对二甲苯的生产中实现了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有机结合,而且发展了由煤经甲醇生产乙烯和丙烯新途径,大大降低聚酯生产对石脑油原料的依赖度,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20多套装置使用无稀土催化剂,金属Ni+V含量最高达4700ppm。IWEX技术是一项正在研发阶段的新技术,需要通过在新建和在役管道上的长期应用,验证其管道缺陷检测与焊接完整性评估的可靠性。
8 管道三维超声断层扫描技术取得新突破应用脉冲回波和衍射时差超声波技术对管道缺陷进行无损检测,常常受到诸多假设条件限制,导致缺陷尺寸计算失误,影响对检测件的评判。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近年来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
大庆石化乙烯装置开车成功打破长期以来国外公司在乙烯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大幅度提升中国石油在乙烯技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纯随机模拟法细化了评价地区和评价过程,针对已钻井区和未钻井区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数学模型和评价步骤,弥补了传统类比法存在的不足,提升了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度与空间分布预测的精确度。
高效破岩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超深井下部地层钻井速度,缩短了钻井周期。7 无化学源多功能随钻核测井仪器问世一种创新型多功能随钻核测井仪器,不使用任何化学源,有效避免了油井化学污染及可能引发的油田作业风险,实时提供综合性岩石物理测量、优化钻井与测井程序,能节省钻机时间,在地层评价和地质导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研究研发形成裂缝综合评价及预测配套技术,稀井网条件下带裂缝、低孔特低渗气藏精细建模技术,带裂缝应力敏感性凝析气藏井底压力计算、数值试井及产能评价技术,低渗裂缝超高压凝析气藏钻完井技术,超深、超高压凝析气藏有缆测试配套工艺技术。井身结构优化简化技术解决了超深井钻井中纵向压力层系多、巨厚砾石层和高压盐水层等情况同时存在的难题,有效提升复杂地质条件下钻达目的层的能力。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单位攻克DAY分子筛有机配位法改性、DQ35分子筛超浓体系法合成、载体材料复配和加氢裂化催化剂制备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催化剂加氢和裂化的双功能协同难题,成功开发出活性稳定性好、中油选择性高和异构性能强的加氢裂化催化剂(PHC03),实现保证目的产品质量和灵活调整产品分布的双重目标,填补了中国石油技术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进料规模为0.6吨/天甲苯甲醇制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流化床技术中试,甲苯单程平均转化率达18.4%,甲醇单程平均转化率达92%,二甲苯异构体中PX平均选择性为91.49%,乙烯和丙烯在C1C5及不凝气中平均选择性为74.49%,平均生焦率为2.66%。
新建乙烯装置主要设备以投资计算国产化率高达83%,以设备台数计算国产化率为95%,形成完整的成套技术。加氢裂化催化剂需要具有加氢、裂化和异构化的多重功能,以实现产品分布的灵活调整。
资源密度网格预测法是针对连续型油气区带而推出的一种资源评价新方法,解决了传统类比法没有考虑不同评价单元最终可采储量的空间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评价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较好地预测油气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挪威北海Oseberg油田应用远程水下控制注气装备,使用自产气体保持地下压力,获取更多的石油,有望使Oseberg主要油藏区块原油采收率提高到69%左右。
6 工厂化钻完井作业推动非常规资源开发降本增效水平井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推动了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大发展。随着各国对安全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加强无化学源随钻测井仪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有传感器组合在一根25英尺的钻铤内,仪器非常短,所有测量更靠近钻头,有效提高测量精度与时效。截至2012年年底,240套成像测井仪器在长庆、青海和塔里木等10多个油田推广应用,完成测井作业6800多井次,使油气层识别准确率平均提高5%。
注气非混相重力稳定驱技术得到研发与应用。3 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新进展世界大部分油田已经过了产量高峰期,提高已发现油田的采收率是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这个作业模式省去大量的水泥候凝时间和测井时间,有效提高了钻井效率,降低了作业总成本。新方法分别在美国Uinta盆地和西加拿大沉积盆地等致密油气田中实际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IWEX技术在检测、确认缺陷的大小和特征时不需要校准模块,数据解释也不依赖操作者的技能,规避了操作失误带来的检测风险。这标志着依靠自主开发的成套技术建设的我国首套国产化大型乙烯工业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本文由做贼心虚网发布,不代表做贼心虚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g3zro.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fcz/9496.html